欢迎您的光临,今天是:
     登陆账号: 登陆密码:
| 加入收藏 |
首 页 | 企业简介 | 新闻资讯 | 彩灯制作 | 仿真艺术 | 彩车彩船 | 工艺宫灯 | 彩灯设计作品 | 联系我们 | 访客留言
 
企业简介
新闻资讯
产品文化
经典欣赏
尚美足迹
访客留言
联系我们
彩灯制作
仿真艺术
彩车彩船
工艺宫灯
彩灯设计
  您现在的位置:自贡尚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>>> 产品文化 >>> 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 将在姚安县举行  
   
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 将在姚安县举行
编辑:自贡尚美彩灯 上传时间:2010-8-27 分享到:

今年深秋,“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”将在姚安县举行。与昆明、玉溪花灯齐名的姚安花灯,将再次在代表全省最高水平的花灯盛会上,展示其不凡的艺术魅力。

历史悠久的“花灯窝子”

姚安花灯历史悠久,曾有学者认为源于唐朝,但缺乏足够的史料佐证和相关依据,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起于明朝初叶。

据花灯编剧任侃先生生前回忆,新中国成立前,姚安县花灯表演团体已遍布全县。较有名气的有今天栋川镇所管辖的小邑、包粮屯、大屯、大龙口、西普以及今属太平、弥兴等地的灯会表演团体,这些地方也被形象地称为“花灯窝子”。在经年累月的传承发展中,姚安花灯演变出了不同流派,形成以田间劳作时自娱自乐的“坝子腔”、以歌舞为主的“小邑拉花”、“莲花落”和以剧情为主的花灯剧。其中“小邑拉花”最具特色,其圆场舞蹈中的“小鱼抢水”“扭麻花”“大穿花”“海底捞月”等舞蹈程式,已成为云南花灯中的经典。

1956年,姚安县花灯剧团成立。从此,姚安花灯形成民间表演和专业团体遥相呼应、互为补充的格局,花灯艺术有了长足发展:经专家整理,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《姚安花灯音乐》一书;原空政文工团演员汪蓓到姚安拜师学艺后,将姚安花灯带进北京;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播、中国唱片社录制了姚安花灯后,姚安花灯开始在全国流传;姚安县花灯剧团改编的传统花灯“小邑拉花”、“打花鼓”、“大补缸”,大型传统花灯剧《黄莲庄的故事》几次参加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全省演出,获得较大反响。值得骄傲的是,1956年中缅边民大联欢时,周恩来总理曾与省花灯剧团演员共同跳过姚安花灯“小邑拉花”。此后的很长时间,姚安花灯风光无限,“莲花落”唱到北京,“小邑拉花”演到中南海。

随着改革开放的足音,姚安花灯再度繁盛,民间团体和专业剧团并驾齐驱,形成了创、编、排为一体的表演流传体系。在原先挖掘整理的基础上,再度搜集整理传统剧目24出,花灯曲调209支。专业和业余编剧作者创作花灯剧目400余出,为姚安花灯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。改编上演的传统花灯《大补缸》、《县爷观灯》,原创大型花灯剧《鱼鸭鸳鸯》、《风雨秀花村》、《奖品风波》等获州级、省级奖项,现代花灯小戏《三开井盖》先后获云南省“彩云奖”金奖、全国“群星奖”银奖。先后出版了《姚安花灯优秀剧目选》、《姚安农民戏剧选》,定期出版了内部期刊《姚安花灯》,使得姚安花灯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锦上添花、愈发出彩。

鲜为人知的农民编创群体

如今,历经风雨的姚安花灯依然生机盎然,其兴盛繁荣的背后,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编创群体——姚安县农民戏剧创作组。在这支创作队伍中,不仅有20来岁的年轻人,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作者,他们白天或种田或做生意忙于生计,入夜则清灯苦火,从农民的角度写农民的花灯。

已故花灯艺人初正龙,不但是姚安农民花灯创作的发起人,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份民间花灯刊物——《农民戏剧》的创办者,为了这份刊物,他费尽周折,甚至父子反目;昝方才,这位把毕生精力投入花灯创作的云南省、楚雄州剧协会员、农民戏剧作家,近30年中创作了20余个花灯剧本,作品搬上舞台后几乎都能引起轰动,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同时,屡次在省、州汇演展演中获奖。全国“群星奖”银奖作品《三开井盖》就出自他手,同时也让他成为全国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作者。他不但接任了初正龙的组长重任,还将原农民戏剧创作组改成了协会,扩大了会员组织,把原《农民戏剧》更名为《姚安花灯》,从油印改铅印,多方筹集经费定期出刊,出版了《农民戏剧选》、《姚安花灯优秀剧目选》等花灯创作专集,使花灯作者有了发表作品的阵地,激发出了更高更持久的创作热情。

除了农民创作群体,姚安县原文化局、文联、文化馆一批专业创作人员,如任侃、陶正西、杨家俊、李祯祥等,在姚安花灯的发展史上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。

薪火相传的民间艺术奇葩

广泛的受众基础,众多的表演团队,独特的创作人才,为姚安花灯奠定了扎实的传承基础,保持了长盛不衰的活力;政府主导这一强力推手,更使得姚安花灯如虎添翼,得以在雅俗共赏的完美结合中登堂入室,不断丰富并自成体系。

作为全县唯一的专业剧团,姚安县花灯剧团从成立至今一直得以保存,虽然“文革”中改了名称,但表演的依旧是花灯;改革开放以后,姚安花灯更是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一贯支持下,得到空前发展。除一个专业剧团、一个农民戏剧协会外,全县民间花灯演出队伍发展到74个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该县更是把花灯艺术提高到文化荣县战略的高度,首创了“冠名挂钩”的方式,以“一名县级领导,一个县级部门,一个村党支部(村委会)联系扶持一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”的“3+1”模式,从政策、智力、资金各方面给予扶持,使花灯艺术在市场化的冲击中不断生发出优势。

为给群众提供便利的花灯演唱、观看场所,当地将县城内梅葛广场开放作为花灯表演的大展厅,使之成为吸引观众、展示花灯艺术魅力的窗口,成为传艺者和习艺者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。在全县城乡,数十支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山乡,把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通过文艺表演的生动形式,宣传到基层群众中。当地党委、政府为促进花灯繁荣,还不定期以县、乡、村为单位举办各类花灯表演赛、农村文艺汇演。

在姚安花灯、“坝子腔”成功申报命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2008年成功举办云南省首届“俏花灯”姚安赛区演唱大赛后,姚安县经过努力争取,“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”又将于今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光禄古镇、县城梅葛广场举办。古老的姚安花灯,薪火相传,更显出盛世的迷人风采。

 
打印本窗口 】    【 关闭窗口 】    【 返回上一页